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中华书画网

  散佚

  1945年8月9日,虽值盛夏,“伪皇都新京”长春的天气却颇为凉爽,22岁的毓嵣正在伪皇宫的私塾中上课,作为溥仪的侄子,他是溥仪亲选的宫廷学生,也是流亡期间的贴身亲信。课程还没有上完,毓嵣就被溥仪召去紧急开会。会议的内容让人心惊,原来苏联已经对日宣战,长春也即将失守,目前比较安全的地带是临江县的大栗子沟,宫内人等必须马上搬家转移,由日本人护送过去。一时之间,人心惶惶,伪皇宫内紊乱无章,在危机时刻,溥仪亲自挑选了手卷中的精品,将最珍贵的装成57箱,箱子是白木板现钉的,每箱长一米余,高五十厘米,宽四十厘米。为了能多装一些作品,宫人不惜将原有的楠木盒子及花绫包袱皮一概扔掉,这样慌乱的整理持续了两天,却仍然有大批文物留在了小白楼中。从醇亲王府运出的千余件文物就这样被迫相互分离,散佚各处。

  8月11日清晨,毓嵣与其他随从正陪着溥仪、皇后婉容、福贵人李玉琴候在同德殿内,突然院内传来卡车的轰鸣,紧接着就听到来人嚷道:“快装快装!时间紧迫!”从同德殿的窗口望去,只见侍从们慌慌张张地往几辆日本军用卡车上装木箱,很快,车就被塞满了,装不下的箱子只能被留了下来。

  当天傍晚,毓嵣和溥仪等十余人分乘四辆小汽车去了火车站。钻出汽车,众人惶恐之间,匆忙爬上了火车“展望号”,至于随行有多少人和行李,已无人顾及清点了。这列昔日为溥仪“巡幸”时专用的“展望号”专列便在黑漆漆的夜幕中别离了长春,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,在8月13日清晨抵达临江县(今临江市)大栗子沟火车站。11日清晨被日军运走的文物是否都平安、完整地装到了火车上,没人能说得清。毓嵣只知道,运往大栗子沟的几个木箱在到达目的后,寄放于该处矿山株式会社、矿长住宅西头的两间房内。

  三天后,溥仪同亲信逃亡沈阳,迫于形势,只带走了数量有限的珠宝及书画。这批书画中的大部分,随家属留在了大栗子沟。而溥仪等人也最终在沈阳东塔机场被苏联红军截获。

  截获

  8月的大栗子沟空气湿润,清晨的山上萦绕着薄雾,毓嵣的夫人杨井竹看着太阳从山间升起,内心却充满了恐惧与不安。自溥仪走后,大栗子沟里、村里、矿里的大人小孩一齐来到日本人的住处,把日本人的东西全打坏抢走了。伪皇宫的内廷人员只得集中到大库房住,而从长春带来的物品被溥仪带走后,还剩有40多箱,都存放在日本矿长家东屋的炕上,门上连个锁也没有,只是贴了一张小封条。

  这天夜里,杨井竹在皇后婉容的带领下,与众女眷来到了东屋,屋里有几个麻袋,分别装着书画和汉白玉。人人都默不作声,却开始分头在麻袋里寻找,目的是为了看一看举世闻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她们所不清楚的是,和《清明山河图》一道堆放在麻袋里的,还有周昉的《簪花仕女》及董源的《夏景山口待渡图》。

  溥仪逃跑后不久,遗留在大栗子沟的“皇亲国戚”就被由何长工、吴溉之所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通化军区所发现、包围。带队的政委将杨井竹等人集合起来,检查并收缴了存放在麻袋里的文物,共计得到书画140件。这些作品通过东北人民银行保管与拨交,最终转入了于1949年筹建的东北博物馆(至今在辽博所藏部分书画上,还可看到“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”的朱文方印)。该馆于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,今天在辽博所展的古代书画之精品,大多出自东北联军所截获、苏联红军所收缴、“小白楼”所散佚出的文物。

  溥仪从天津、长春及大栗子沟抽身离开时,曾留下过大批书画文物,它们被赠予、赏赐、偷盗、抢夺、置换、贩卖,历经劫难沉浮。其中比较幸运者,被截获、收缴、征集,最终回归了人们的视野,不幸者则在此过程中残损、毁坏甚至消亡。悠悠历史,倾覆的何止是王朝,国宝的颠沛离散和消失损毁又何尝不是国之剧痛?



 3/3   首页 上一页 1 2 3

上一篇美国农民发现用了30年的门挡 竟是价值68万的陨石

下一篇男子谎称古井里挖出古董骗10万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